|簡體版| 
【德傳奉茶,與您分享茶輕知】普洱茶
2014.11.19

 

【德傳奉茶,與您分享茶輕知】普洱茶

奉茶,看似平凡又簡單,

卻將台灣人體恤他人,只求付出,不求回報的真性情,

以一種最樸實的方式融入生活中,

傳達一點心意,一點溫情,還有一種台灣獨有的人情味。

王德傳準備了每日不同的「德傳奉茶」,以及一系列茶輕知,

說茶業的歷史,說先人的智慧及對天地的感謝。

邀請您一邊品茶,一邊聽故事,

回味那段美好又樸實敦厚的年代…

 
 
 
輕知線上聽 ‧ 普洱茶
   
【第二十六集
 南方有佳木-普洱的由來  
【第二十七集 
從公主的嫁妝到朝廷的獨門生意-
普洱的演變
人們對茶最早的傳說,是神農嚐百草,
對於普洱茶製作過程最早的記載,
則是唐朝樊綽在蠻書中提到的
「茶出銀生城界諸山,散收無採造法」,
直到明朝建立普洱府,
「普洱茶」名才被確立,
明代謝肇淛的《滇略》:“士庶所用,皆普茶也,蒸而成團。更記錄了當時普洱茶的風行
除此之外普洱茶還有什麼有趣的歷史故事呢?
現在就與先生一同探索普洱
唐代文成公主和親吐蕃,
相傳嫁妝中除了絲綢錦緞、瓷器珍寶之外,還有茶葉。
茶進入了藏區之後,改變了藏區人民的日常生活,
所謂「寧可三日無糧,不可一日無茶」。
普洱茶的發展因此進入輝煌年代,
邊銷茶不僅開啟了迤邐千里的茶馬古道,
也成為中原地區各封建王朝治理邊境地區的工具。
今天就聽先生講古,說說由唐代到清代,
政府對茶葉政策的演進,以及普洱為何是今天的樣貌。
【第二十八集
 動盪年代的顛簸茶路
清末以來的普洱茶發展
【第二十九集
得閒飲茶 生於雲南藏於香港的普洱茶

普洱從邊銷茶成為中原地區民間流行的飲品,可歸因於慈禧太后「夏喝龍井,冬喝普洱」帶動的風潮,每年春季深入雲南地區製茶者達數十萬人,

茶號林立,盛況空前。但隨著清末英法聯軍、八國聯軍戰事接踵而至,民生凋蔽,茶路中斷,茶產業也因此衰敗。
西元1939年,國民政府投資中國茶葉公司,
邀請海外學者范和鈞在西雙版納地區佛海(今勐海)建立茶廠,茶產業看到一線曙光,「紅印」也在此時面世,
但是好景不常,日軍侵華迫使生產停滯,
製茶器械後送昆明,方興的茶產業又如風中殘燭般飄搖不定...今天就聽先生說說,普洱茶歷經的那個動盪年代。

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普洱再度興起於香港。當時香港由於經濟發展蓬勃,市民上茶樓飲茶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。

為了供應市面大量的需求,也為了提供消費者從早到晚皆適和飲用的溫和茶品,香港茶樓大量購入普洱茶,囤積於潮溼的倉庫中,以加快生茶的轉化速度,
成為溫潤的口感。

過程中若是存放環境不良,茶容易變質,產生霉味,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的菊花普洱相應而生,這也是臺灣人早期稱普洱茶為「臭曝茶」的原因。
今天就聽先生談談這一段普洱茶在香港的歷史。

【線上茶輕知‧第三十集】
絕處逢生─普洱茶在臺灣的興起(上)
【線上茶輕知‧第三十一集】
絕處逢生─普洱茶在臺灣的興起(下)
1984年12月19日,中英在北京簽屬《中英聯合聲明》,雙方協議香港於1997年7月1日移交中國。長達13年半的過渡時期間出現移民潮,港人拋售手中的不動產,不少經營茶樓致富的東主也在行列中。樓盤、地皮賣掉了,囤積的普洱茶該如何處理?

這時,經濟起飛且品茶風氣逐漸成熟的臺灣,成了商人推銷普洱茶的標的市場。
為扭轉當時臺灣人心中「普洱茶就是臭曝茶」的刻板印象,茶商邀請師大教授鄧時海先生撰寫《普洱茶》一書,開始帶領民眾認識普洱茶;臺大食品研究所孫璐西教授於2000年,提出普洱茶對人體功效的研究報告,更帶動普洱茶在臺灣的風潮。
今天就請先生為我們說說普洱茶在台灣興盛的原因。
普洱茶快速在臺灣刮起旋風後,
鄧時海教授所著的《普洱茶》,
成了帶領大家認識普洱茶的最佳教材:
清代金瓜貢茶、福元昌號、同慶號、宋聘號等名品,
成為最早被認識的老茶,
他們幾乎都來自易武茶區,
使得易武成為早期臺灣人進入普洱產區的最佳選擇。
接下來就和先生從製成到產區,
深入了解普洱茶的有趣之處。
【線上茶輕知‧第三十二集】
從散收無採造法到渥堆工藝─
普洱的生茶與熟茶
【線上茶輕知‧第三十三集】
茶山巡禮:蜜香回甘-易武
普洱茶又分生茶與熟茶:
生茶,是傳承老祖宗千百年來的製作方式,以鮮葉以鍋炒、揉捻、曬乾後製成。

熟茶,是1973年左右因應香港「飲茶」文化,對較溫和、刺激性少茶品的大量需求,以「渥堆」工序,使茶發酵而製成的茶品。

今天且聽先生從不同的製做工藝來探究,普洱生茶與熟茶的差異。
位於西雙版納的易武是最知名的普洱茶產區,現存號級茶茶餅所標榜「易武正山」,其實是易武境內落水洞、麻黑、張家灣等各寨統稱。

易武所產的茶香氣輕揚、茶湯柔軟細膩,回甘韻長,很適合初入普洱的朋友嘗試。
【線上茶輕知‧第三十四集】
茶山巡禮:香甘重滑-倚邦
【線上茶輕知‧第三十五集】
茶山巡禮:厚實回甘-千年古茶樹
倚邦的漢族大多由雲南石屏遷來,
自明末清初開始於倚邦山落戶,
開闢茶園、建立茶號,以茶為生。
自雍正七年起,普洱列為貢茶,
上貢的茶品主要就是來自於倚邦。
在皇室加持之下,倚邦當地發展繁茂,
衙門、大廟、會館無不建造得雄偉輝煌,
人喧馬嘶,交易熱絡,仿若不夜城。
倚邦的小葉種茶樹,屬於栽培型的古樹茶,
其內含豐富,花香高貴優雅,
加上茶湯刺激性低,不論新陳皆適宜飲用,
做為貢茶當之無愧。
王德傳的千年古茶樹春蕊,
生長於易武與寮國邊境,
距離易武街區至少需步行十小時,
茶路艱辛,人工難得,
因此一年僅春天採收,茶葉產量少。
由於人跡罕至,採摘困難,
樹齡千年的古茶樹生得高大壯碩,
樹徑達60~70公分,樹高約1~2公尺。
由於茶樹的地上部與地下部質量相當,
因此茶樹越高大,樹根紮根越長,能吸取豐富養份,
這就是千年古茶樹春蕊底蘊飽滿、耐泡的原因。
【線上茶輕知‧第三十六集】
茶山巡禮:花香滿溢-景邁
【線上茶輕知‧第三十七集】
茶山巡禮:茶氣飽滿-臨滄
景邁茶區位於舊時的思茅,
現今普洱的景邁村與芒景村,
是目前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園。
相傳在西元696年,
布朗族的祖先已經開始在此開墾,
在數十代勤力耕植下,茶園面積高達萬畝。
古茶林的老茶樹上,
寄居茶樹的石斛科植物「螃蟹腳」,
有清熱解毒的效用,
是當地生態所獨有。
此茶區的茶品,
茶湯軟滑、花香滿盈、回甘飽滿,
十分受到剛認識普洱茶的朋友歡迎。
臨滄位於雲南的西南部,
北回歸線貫穿,
最高海拔與最低海拔差距達2699公尺,
造就豐富多變的微型氣候。
茶葉產量居冠,勐海茶廠70%的原料均來自於此,
因而被稱為「普洱第一倉」。

當地的猛庫大葉種茶樹,
勁揚厚實,充滿生命力,
雖不若易武、景邁軟滑、細緻,
但飽滿的茶質,隨時間存放更能轉化醇潤。
【線上茶輕知‧第三十八集】
茶山巡禮:茶氣十足-特選臨滄
【線上茶輕知 第三十九集】
茶山巡禮:質重甜柔-昌寧
特選臨滄春蕊的茶樹,
生長於臨滄境內知名的昔歸茶區,
濱臨瀾滄江邊,與江水僅一步之遙。
在江邊水霧浸潤下,
除了吸取充分的水份,
也阻隔了陽光,
使茶葉中飽含豐富的氨基酸,
甘甜飽滿、茶湯柔和,質量均重。
昌寧茶區坐落保山地區東邊,
傍瀾滄江而生,
保山位處雲南西部,
北高南低,高低落差多達3500公尺,
怒江由北而南貫穿,
瀾滄江貫穿東部,
此區是普洱茶四大產區中年降雨量最少的地區,
茶中茶多分酚含量較多,
經發酵轉化後,生成茶黃素與茶紅素,
使茶韻更佳,
自古便以生產滇紅著稱,
此區的普洱,初期雖然較苦澀,
但豐厚的茶質有利轉化,適合存放,
是茶餅「越陳越香」的代表。

 

Copyright© 2002 Wang De Chuan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.